|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 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 | 开本: | 128开 |
作者: | [美]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 MD) | 定价: | 89.00 |
ISBN号: | 9787111532637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版次: | 1 | 印次: | 1 |
赞誉
序
译者序
序言 面对创伤
部分 创伤的重新发现
章
越战士兵的经验教训
创伤和自我失控 7
情感麻木 9
重整感知 10
困于创伤中 13
第2章
理解心智和大脑的革命
黎明前的创伤 16
痛苦的意义 19
无法逃避的电击 22
创伤成瘾:痛苦的愉悦和愉悦的痛苦 25
平息大脑 27制药行业的胜利 29
是一种适应方式,还是一种疾病 32
第3章
窥视大脑:神经科学的革命
无法描述的恐怖 37
转到一侧大脑 38
卡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 39
第二部分 创伤中的大脑
第4章
逃生:生存的解剖学
生存系统 46从下脑到上脑 48
互相借鉴:人际神经生物学 51
辨别危险:厨房和烟雾探测器 53
控制应激反应:瞭望塔 54骑手和马 56
斯坦和乌特的大脑 57解离和重现 59
过度敏感的烟雾探测器 60计时器的崩溃 61
丘脑功能受损 62人格解体:与自我的分离 63
活在当下 65
第5章
身体与大脑的连接
窥视神经系统 69爱的神经密码 70
安全和互惠 71三种层次的安全感 72
战斗或逃跑,还是崩溃 74我们何以为人 75
自卫或放松 76新的治疗手段 77
第6章
失去身体,失去自我
失去你的身体 81我们何以知道我们是活着的 82
自我感知系统 84危机下的自我 87
拥有自我能动性 87述情障碍:无法描述感觉 90人格解体 92和身体做朋友 93
连接自我,连接他人 94
第三部分 儿童的心智
第7章
调和波长:依恋和情绪调谐
没有母亲的人 101一个安全的基地 102
情绪协调之舞 103真实感 105
与既有的父母相处 107内在的混乱 109
混乱依恋的长期后果 112
人格解离:知道或者不知道 113恢复情绪协调 114
第8章
困于关系之中:忽视与虐待的代价
恐怖和麻木 117破碎的世界地图 120
学会记住 123憎恨你的家庭 125
重演创伤 127
第9章
与爱何干
你如何考虑创伤历史 131自残 134
诊断的权力和力量 135隐藏的流行病学 136
当问题行为成为解决方式 140
儿童虐待: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41
0章
发展性创伤:隐藏的蔓延
坏的基因? 144
猴子澄清“先天还是后天”这一经典问题 146
美国国家儿童创伤压力网络 148
诊断的权力 149
社会关系塑造个体发展 153
乱伦的长期影响 155
DSM-5:名副其实的诊断自助餐 157
“发展性创伤障碍”(DTD)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160
第四部分 创伤的印记
1章
发现秘密:创伤性记忆的问题
潮水般的感觉和图像 165
普通记忆和创伤性记忆 168创伤揭秘 170
失忆、解离和重现 172
“谈话治疗”的起源 174
法庭上的创伤性记忆 176
2章
难以承受的记忆
创伤的新面孔 180创伤再发现 182
抑制性记忆的科学 184
正常记忆和创伤性记忆 186
聆听幸存者 188南希的故事 189
第五部分 康复之路
3章
疗愈创伤,拥抱自我
治疗的新关注 197边缘系统治疗 198
和情绪脑友好相处 199选择专业的治疗师 205
整合创伤性记忆 212认知行为治疗(CBT) 214
脱敏治疗 216药物令我们安全接触创伤 217
药物的效果如何 218康复之路就是生活之路 221
4章
语言的奇迹和暴政
不能说出的真实 225打破沉默 226
自我发现的奇迹 228
了解自我或讲出你的故事?我们的双重意识系统 230
身体就是桥梁 232写给自己 232艺术、音乐和舞蹈 236
语言的局限 237处理现实 239与身体重建联系 240
5章
放下过去:眼动脱敏和再加工 (EMDR)治疗
学习EMDR 244EMDR:初的起源 245
研究EMDR 248EMDR是另一种暴露疗法吗 250
用EMDR处理创伤 251
EMDR与睡眠之间的联系 255关联和统合 257
6章
瑜伽:在身体中栖息
无法逃避电击的后遗症 260麻木的内在 260
瑜伽的治疗效果:自上而下的调节 261
在瑜伽中探索 264学会自我调节 265
认识自我:培养内感觉(interoception) 267
瑜伽和自我意识的神经科学 269学会交流 269
7章
自我的领导力:拼起碎片
绝望时需要采取绝望的手段 272思维是一块马赛克 274
自我领导力 277认识内心的景观 279
与各部分自我一起生活 280与管理者们的会面 282
灭火 283毒性的负担 284解锁过去 285
自我同情的力量: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使用IFS 287解放被流亡的自我 288
8章
填补空洞:创造结构
重建内在地图 296再寻过往 298
重述你的人生 302敢于说出真相 304
痛苦回忆的解药 306
9章
重新连接大脑:神经反
984457740译者序
我初进行临床实习时,是在一个监狱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白天,我与监狱中的每一个犯人交谈,进行精神病学上的诊断和身体疾病的调查;晚上,我则将访谈的资料整理为笔记和数据、与同事交谈、思考着这些故事的意义。他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我难以想象的贫困、孤立和暴力下,即使这些经历我多少都在文献中读到过,但亲身与这些人交谈接触,是与阅读文献完全不同的感受。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常常惊讶、困惑于一个问题:这些人是如何在这些难以想象的重负之下幸存的?这些人在监狱这个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是依靠着怎样的韧性和决断力生活的?
虽然实习结束,但这些好奇并未终止。我依然因为工作的原因,不断接触到许多遭遇过创伤性经历的人。正好有一个机缘,让我接手了这本书的翻译。事实证明,翻译此书是一段充满意义和收获的旅程。
本书作者巴塞尔·范德考克医生对于创伤有着充满创造力的见解,他的理论极大地影响了如今主流创伤治疗的理论。同时,因为对于非谈话治疗的支持,让他在学界中充满了争议。在本书中,他对创伤的理解来源于对依恋理论的借鉴,同时对于新理论(认知神经科学、人际关系神经学)和新治疗方式(神经反馈治疗、EMDR、瑜伽和艺术治疗)的开放接纳和科学探索态度。他对于现时创伤临床治疗理论的贡献在于对发展性创伤(即儿童早年的创伤性经历对成年后的影响)和对解离症的理解。
心理学创伤在中国广为人所知,起始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情带动了一股“心理重建援助”的风潮。一时间,似乎人人都知道,需要为经历过重大自然灾难、丧失亲人的人提供关爱、伸出援手;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成为心理咨询师,缓解人们的心理伤痛。然而,我们对于什么是心理创伤、创伤性经历和创伤性记忆会对人造成怎样的影响、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意义的,并不十分明确。
有关心理创伤的理解和治疗在20世纪10年,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本书为如何理解创伤性经历、如何治疗心理创伤提供了目前为止前沿的解读。本书的作者,精神科医生巴塞尔·范德考克,是研究创伤性经历及治疗的先驱之一。他对于创伤的兴趣直接来自于他的自身经历:他的父亲和叔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集中营的幸存者。1978年,他在退伍军人事务处诊所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时,他的个病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而当时的精神医学对心理创伤几乎一无所知,只能束手无策。
因此,他投身到心理创伤的治疗及其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中。在接下来的20多年间,他不断在这一领域发表研究成果——心理创伤是如何与解离症、边缘性人格障碍、自伤行为相关;心理创伤是如何影响大脑、心智的发展。他率先以科学范式,研究PTSD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特别是瑜伽和神经反馈)的效果。除此之外,他还领着一班同行,为《精神疾病和诊断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第四版与第五版的编写进行与PTSD诊断标准有关的临床试验,在心理创伤的临床领域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书并不仅仅是范德考克医生总结和分享治疗经验的手册,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人文著作,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记录了创伤性经历及其对人类个体及社会整体的影响。范德考克医生从二战及越南战争退伍士兵的战争创伤开始,前溯到19世纪末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创伤的理解、1920年前后对“炮弹休克症”的记录、20世纪40年代开始兴起的人类毕生调查、20世纪70年代末精神科药物学的革命、20世纪十年代对依恋理论的现代理解及“创伤性记忆抑制(恢复)”的大讨论、2000年前后对儿童(性)虐待的关注、2005年及其后借助神经影像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新解读、以及新千年后各种新式的非药物治疗和东方治疗法。读毕全书,足以使读者对心理创伤的治疗发展史留下一个生动的印象。
即使读者将此书当做一本纪实文学来阅读,亦未尝不可。书中所述的案例横跨多种创伤类型,既包括在流行文化作品中广为人知的“人格分裂”现象(实际上应称作“人格解离”)、意外事件(如车祸)造成的心理创伤、(经历或目睹)(性)虐待和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战争和恐怖袭击心理创伤,还有少为人知的“术间清醒”造成的心理创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追随着范德考克医生的妙笔,感受着故事主人公的命运,时而兴奋紧张,时而扼腕叹息。
心理创伤性事件一般是指来自于外在的、突发的,引发人们极大精神压力的或异常事件。DSM-5认为创伤性应激原是指可能会对自己或亲友造成生命威胁或性威胁的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战争、自然灾害、飞机失事、交通事故这样的严重事件,也可以是如家人离世、亲密关系的结束、疾病或手术这样的个人经历。但近年对儿童创伤的研究发现,对于儿童而言,长期忽视、情感虐待、性虐待和身体虐待也属于创伤性经历。这些发现恰好适用林德曼(Lindemann)在1944年对心理创伤的定义:是一种“对原有依恋关系突然的、无法控制的破坏”。
创伤性经历不一定是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目睹,仅仅是聆听类似的经历,例如调查儿童虐待的警官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有可能由于知道创伤性经历而产生类似PTSD的症状。另外,严重的创伤性经历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罕见。在本书援引的资料中,大约1/5的美国女性受过性暴力;在儿童逆境研究(the ACE study)中,28%的受访者在儿童时期受过身体虐待,只有36%的受访者在儿童时期完全没有不良经历,而高达12.5%的受访者在儿童时期遇到4种以上的不良经历。
范德考克医生在他的另一本书《创伤应激》(Trauma Stress)中说,人们不愿意谈到创伤,是因为创伤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恶”——我们的朋友、邻居、家人、上司以及我们自己。很多人宁愿相信创伤是极为罕有的,希望忘记世界上存在着痛苦。
人类的中枢神经,如果按照功能来划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基本生理功能和探测危险,这部分发育较早;而负责理解的大脑皮层则发育较迟。负责基本生理功能的这部分大脑也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所以也被称为“情绪脑”。在情绪脑中,杏仁核是恐惧中心,它如同一个警报器,一旦遭遇危险(以及好像是危险的刺激),警报器就鸣声大作。可能在我们负责理解的大脑皮层(书中称为“瞭望塔”,主要是内侧前额叶皮层,负责对状况做出解释)还没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之前,情绪脑就通过两条自主神经系统,激发或减慢我们的身体反应。通过使用不同的迷走神经通路,我们会作出不同的行为来应对危险(如寻求周围的社会帮助、战斗或逃跑、降低与逃生无关的内脏消耗。见书中第5章中“三种层次的安全感”)。
上面描述的基本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常用于应对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意外。创伤性事件同样也会激发我们的应激反应,然而,在创伤性事件过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进一步发展出PTSD症状。根据一项随机抽样调查,在美国,超过60%的人遭遇过创伤性事件(Kessler等,1995;转引自McNally,2003),然而,这之中只有20%的女性和8%的男性在创伤性经历过后出现PTSD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通过语言和想象力去缓解创伤性经历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本书第4章提到了一个经历“9·11”事件的小男孩诺姆的故事。5岁的诺姆在曼哈顿市中心上学,那天早上,他透过教室的窗口亲眼目睹飞机撞向世贸大厦,人们不断地从大厦窗口往下跳。他随着隔壁班的弟弟、同学和老师们奔下楼,在门口见到刚刚送他上学的爸爸;接着,他跟着家人以及其他惊慌失措的人们在瓦砾、灰尘和浓烟之中逃生。幸运的是,在这场灾难中,他没有丧失任何亲人。他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就用图画描述了“9·11”事件的场景,然而,与事实不同的是,他在大厦下画了一张蹦床,接住不断往下跳的人们。
范德考克医生用这个故事说明了两项对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技能:积极的行动力以及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大脑。与诺姆不同,有PTSD的人们可能在创伤性经历中无法用自己的行动从困境中突围,失去了用想象平复痛苦的能力。用书中的比喻来形容,就是“警报器”控制了整个人的大脑和身心,“瞭望塔”的解释能力失去了作用。
在一般教科书中,PTSD核心的症状是侵入性记忆——创伤记忆随时随地的闪回、做噩梦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忽然重现记忆细节。这是因为创伤性记忆的储存方式和日常记忆的储存方式是不同的:受到心理创伤的人可能记不清自己以往的遭遇,却对一些细节(例如触觉、嗅觉)的记忆异常清晰(见本书2章)。
然而,受过创伤的人并不总是因为侵入式记忆问题而前来求助的,他们大多数人向治疗师寻求的问题就和普通人一样:他们情绪失控、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注意力缺陷、物质滥用,等等。很多当事人自身无法用语言表达创伤对他们的影响,他们只是时时感到出
984457740迁徙、分手、离婚、亲人重病或去世;成长过程中养育者的长期虐待或忽视;重大车祸、暴力伤害、性侵犯、医疗事故;汶川地震、天津爆炸、马航失联……
每个人都可能遭受大大小小的心灵创伤,这可能会将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经常感到焦虑、麻木和狂怒,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难以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虽然你很想遗忘,但大脑和身体从未忘记事件发生时的恐惧,即使时隔已久,还是会因为微小的危险信号,诱发过于剧烈的负面反应,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除了传统的药物和谈话治疗之外,本书提出了多个被证实有效的创新疗法(包括神经反馈、正念、游戏、瑜伽、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等),这些方法可以激活大脑自然的神经可塑性,重新连接被创伤扭曲、失去功能的大脑回路(尤其是那些与快乐、投入和信任有关的脑区),一步步重建“感知当下”的能力。这些治疗方式也能提供新的身体体验,消除创伤留下的无力、愤怒和崩溃的感觉,让人们重获自我控制。
作者巴塞尔·范德考克在心理创伤这个领域已有超过30年的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治疗过几千个受过创伤的儿童和成年人。他亲自使用过书里介绍的所有治疗方式,这使本书更加具有可信性和实操性。
作者用众多动人的真实故事串起全书:心理治疗师、科学家、病人,他们如何共同努力,帮助有创伤的人复原。这让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真实感人。
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
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位于布鲁克林的创伤中心的创始人和医疗主管。他也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教授、国家创伤综合征治疗联盟(National Complex Trauma Treatment Network)的主任。他经常在世界各地教学,主要在波士顿工作和生活。
译者简介
李智
临床学徒。在法律和精神健康问题的交叉处摸爬滚打。目前旅居荷兰。好奇心旺盛,关注跨文化、社会平等、医疗及精神健康议题,兼作译者。
984457740发货方式
自动:在特色服务中标有自动发货的商品,拍下后,源码类 软件类 商品会在订单详情页显示来自卖家的商品下载链接,点卡类 商品会在订单详情直接显示卡号密码。
手动:未标有自动发货的的商品,付款后,商品卖家会收到平台的手机短信、邮件提醒,卖家会尽快为您发货,如卖家长时间未发货,买家也可通过订单上的QQ或电话主动联系卖家。
退款说明
1、源码类:商品详情(含标题)与实际源码不一致的(例:描述PHP实际为ASP、描述的功能实际缺少、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等)!有演示站时,与实际源码不一致的(但描述中有"不保证完全一样、可能有少许偏差"类似显著公告的除外);
2、营销推广类:未达到卖家描述标准的;
3、点卡软件类:所售点卡软件无法使用的;
3、发货:手动发货商品,在卖家未发货前就申请了退款的;
4、服务:卖家不提供承诺的售后服务的;(双方提前有商定和描述中有显著声明的除外)
5、其他:如商品或服务有质量方面的硬性常规问题的。未符合详情及卖家承诺的。
注:符合上述任一情况的,均支持退款,但卖家予以积极解决问题则除外。交易中的商品,卖家无法修改描述!
注意事项
1、在付款前,双方在QQ上所商定的内容,也是纠纷评判依据(商定与商品描述冲突时,以商定为准);
2、源码商品,同时有网站演示与商品详情图片演示,且网站演示与商品详情图片演示不一致的,默认按商品详情图片演示作为纠纷评判依据(卖家有特别声明或有额外商定的除外);
3、点卡软件商品,默认按商品详情作为纠纷评判依据(特别声明或有商定除外);
4、营销推广商品,默认按商品详情作为纠纷评判依据(特别声明或有商定除外);
5、在有"正当退款原因和依据"的前提下,写有"一旦售出,概不支持退款"等类似的声明,视为无效声明;
6、虽然交易产生纠纷的几率很小,卖家也肯定会给买家最完善的服务!但请买卖双方尽量保留如聊天记录这样的重要信息,以防产生纠纷时便于送码网快速介入处理。
送码声明
1、送码网作为第三方中介平台,依据双方交易合同(商品描述、交易前商定的内容)来保障交易的安全及买卖双方的权益;
2、非平台线上交易的项目,出现任何后果均与送码网无关;无论卖家以何理由要求线下交易的(如:要求买家支付宝转账付款的,微信转账付款的等),请联系管理举报,本平台将清退卖家处理。
正版 steam 原子之心 Atomic Heart 国区激活码 cd...
steam 英雄连3 国区激活码CDKEY PC游戏正版 Compan...
【骑砍中文站】PC 中文Steam 骑马与砍杀2 霸主 骑砍2 豪华版...
正版 steam 原子之心 Atomic Heart 国区激活码 cd...
M,日朋礼送男友老公创意实人用星人际机器蓝牙音箱走心情节生礼...
PC中文正版Steam 消逝的光芒2 消失的光芒2 Dying Lig...
Steam 女神异闻录5 皇家版 国区激活码CDKey秒发 Perso...
Steam怪物猎人崛起 曙光DLC 激活码cdkey 怪物猎人曙光 M...
steam 只狼 激活码CDKey 只狼影逝二度 Sekiro: Sh...
steam 女神异闻录5皇家版 国区激活码CDKey P5R 女神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