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注意,坦克!:古德里安论装甲部队的战术与作战潜能
外文书名:Achtung-Panzer!: The Development of Armoured Forces, Their Tactics and Operational Potential
作者:[德]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
译者:胡晓琛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69.80元
页码:256页
书号:978-7-5594-4874-3,9787559448743
开本:16开
装订:胶装
印刷:全黑白
内页用纸:80克胶版纸
封面用纸:250克铜版纸
书名:坦克,前进!
外文书名:Panzer-Marsch!
作者:[德]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
译者:胡晓琛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定价:79.80元
页码:216页
书号:ISBN 978-7-5168-3453-4
开本:16开
装订:胶装
印刷:全黑白
内页用纸:80克胶版纸
封面用纸:250克铜版纸
内容简介
《注意,坦克!》先介绍了一战期间的武器和战术,阐述了这次大战是如何演变为阵地战的,进而深刻地分析、探讨了盟军的坦克战术问题,并提出了机动作战、大规模协同作战、闪击战术等战略战术思想的合理推论。“装甲怪杰”古德里安将其对机械化战争长达15年的研究心得融入此书,本书具备的启发性、革命性震惊世界,并迅速成为畅销多年的传世经典。
《坦克,前进!》介绍了1935年至1945年间德军装甲兵战术在分队指挥领域内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德军装甲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战经验,阐述了坦克行动的一般原则、特定条件下的坦克作战、坦克与其他兵种的协同,配合图示讲解了十个坦克战例,概述了1945年以来英国、美国、法国等国装甲兵的发展,以及与坦克协同作战的诸兵种在未来需要改进的方面。
作者简介
[德]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
●著名的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
●与曼施坦因、隆美尔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
●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
●“二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运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
●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译者简介
胡晓琛(翻译):历史学硕士,二级翻译,编有《历史语境下的德国与欧洲》(论文集)。
董旻杰(审校):战争史研究者,曾担任多本军事读物总编,著有《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闪击西欧》等。
编辑推荐
【研究“一战”坦克战的珍贵文献】
《注意,坦克!》并非单纯介绍坦克技术史的专业书籍,而是结合1914—1918年西线的历次战事,探讨现代军事发展的可能性。其中包含了大量划时代且在后面的历史中得到验证的新奇想法。古德里安文笔卓然,因而本书的阅读过程并不枯燥,我们可以跟随古德里安有预见性的想法轻松观察到现代军事的演变痕迹。
【“二战”德军装甲兵的作战经验】
“二战”中,坦克作为主要进攻武器,大放异彩,堪称“陆战之王”。在技术发展带来更好的装备之前,坦克会一直是陆战进攻的主要武器,而本书中经过实战检验并在实战中修正过的经验、原则,就会仍有启发意义。
【专业译者根据德文原著翻译】
两书都以德文原著为底本,进行了重新翻译和精加工,更忠实地还原了作者的思想。
目录
《注意,坦克!》
引 言
导 言
第一章 1914年,阵地战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章 1915年,不恰当的战争手段
第三章 坦克的产生
第四章 新兵种的诞生
第五章 凡尔赛和约
第六章 战后海外的发展
第七章 德国摩托化作战部队
第八章 装甲部队的生活
第九章 装甲部队的作战方式及与其他兵种的协同
第十章 当前的战争
结论
参考文献
《坦克,前进!》
第一章 坦克行动的一般原则
一、坦克的性质及任务
二、装甲部队的编制和指挥
三、坦克的队形与运动
四、下达命令的原则和报告事项
五、无线电台
六、坦克射击
七、地形和天气的影响
八、后勤保障
九、侦察和警戒
十、行军
十一、进攻和追击
十二、防御和退却
十三、坦克战
十四、坦克的敌人
第二章 特定条件下的作战
一、泥泞和冬季条件下的作战
二、沙漠中的坦克战
三、居民点战斗和森林战
四、夜战和雾天作战
五、桥头堡争夺战
六、越过障碍物
七、包围圈作战
八、作为步兵时的行动
九、清剿游击队的斗争
十、欺骗、欺诈和诡计
第三章 与其他兵种的协同
一、各兵种的音乐会
二、与步兵和装甲掷弹兵的协同
三、与炮兵和火箭炮兵的协同
四、与工兵的协同
五、与航空兵和高射炮兵的协同
六、装甲战斗群
第四章 战例
一、先头部队的包抄进攻
二、对居民点的进攻
三、通过障碍物
四、构筑桥头堡
五、清除侧翼威胁的行动
六、歼灭一支突破防线、兵力优势极大的装甲部队
七、夜间突围
八、在防御中担任预备队的装甲营
九、坦克战示例
十、坦克与装甲掷弹兵协同进攻
第五章 坦克的今天和明天
一、1945年以来国外装甲兵的发展
二、新德军装甲兵
三、展望
附录
重要的战术符号
基本战术概念
缩略语
德军装甲部队编制
战前装甲兵条令的指导原则
部队的战场训练和指挥
作战日志原文摘录
德国国防军装甲车辆技术数据一览
图书实拍展示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武器噪音的世界里。各国都在扩充军备,不能或不愿依靠自身力量武装起来的国家将走向灭亡。那些受到大自然眷顾的国家多么幸运:其边界被宜人的自然条件强有力地保护着,高大而难以通行的山脉或广阔的海洋完全或者至少部分抵御了敌方的入侵。相比之下,另一些国家的存在本身就十分危险:生存空间本就狭小,却有大部分边界敞露在外,边界旁的邻居性格冲动且武器精良,相当于长期处在威胁之中。一些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殖民地可供其支配,在战争与和平时期可基本保持经济独立。另一些生存能力不弱、人口数量往往更多的国家却只有十分薄弱的资源底子,很少或根本没有殖民地,他们因此而始终处于经济困境之中,无法承受一场持久的战争。
历史发展的模式,加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缺乏远见,对那些无法容忍长期敌对行动及伴随而来的经济困顿的国家来说,已经具备危机产生的条件。由于不堪忍受此类困境,他们被迫考虑应该使用哪些手段让一场武装冲突迅速走向可承受的结局。我们清楚地记得,世界大战和停战后长期且残酷的封锁给同盟国带了的饥荒。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已然无法分析这个问题。
撇开政治领导和军事指挥层面的其他错误不谈,我们必须认识到,1914年我军的攻击力还不足以迅速实现和平。这意味着,我们在武器、装备和组织上无法用物质优势抵消敌方的数量优势。我们当时相信自己占据了道德优势,这种信念可能是正确的,但仅凭这一优势不足以赢得战争。就未来而言,可取的建议是,一个国家的道德与思想状况对国家利益而言至关重要,但也必须充分重视物质状况。当一个国家不得不在多条战线上同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作斗争时,它决不能忽视任何有可能改善自身处境的事物。
这一切似乎都不言自明。单从军事著作中的众多言论就能看出:人们常常认为,凭借1914年或至多1918年时已有的武器,我们就能打一场新的战争。当局许多人认为,承认战争快结束时出现的新武器具有充当旧武器的辅助武器的价值,就已经是具有前瞻性了。这些人虽然与新武器联系紧密,却牺牲了它们最优秀的特性。他们无法摆脱阵地战的影响,认为阵地战是未来的战争形式,而且也没有产生迅速对一切做出决定的意愿。这一派的代表尤其不乐意见到大规模运用发动机所展现的前景。“是安逸性(虽然谈不上是惰性本身)要求抵触一切划时代的革新,而这些革新需要在精神、肉体和意志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因此,有人干脆否认摩托化和机械化武器是划时代的新事物。有些人日子过得轻松、惬意,就自鸣得意地站在了防御的立场上,轻蔑地评论:这些武器“无与伦比的”(einmalige)成功机会已经在1918年来了又去。但情况实际上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只有一点是肯定的:用这种新机器代替畜力会引发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技术和经济变革。而且我相信,我们才刚刚处于这一发展的开端,而不是其巅峰。”
划时代的经济变革必然会引起一场相应的军事变革。重要的是,军事发展要跟上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只有当人们从内心,而不仅仅是表面上拥护这种发展时,上述情况才有可能实现。为了实现内心的拥护,进而能够真正支持发展,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世界大战中武器的作用,即我们在1914年投入战场的,还有在1918年(不幸的是大多数都属于敌方)与之打交道的那些武器和兵种的作用。有必要简述《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军备限制期间各国武器的发展情况,并尝试从我们最终的研究结果中,总结出适用于我们未来发展的结论。
介绍坦克的武器技术发展史不是本书的任务。这需要专家撰写的专业且全面的著作。因此,本书只会在对理解战争进程看似有必要时才会论及这一新武器的技术发展。本书创作的目的其实是从使用坦克的军人的立场出发,描绘该武器的发展历程。因此,本书的内容主要探讨战术和战术胜利所得到的预期作战效益。战术上的教训是基于1914—1918年西线的各次战事,这是因为战斗力最强的对手都在西线交锋,战争的主要决策也在这里做出,我们的劲敌和我们自己都在这里投入了最强大、最新式的武器。我们必须在未来重点关注这些在战争中首次出现的兵器,它们也应该得到最细致的研究。
不幸的是,这些新武器的原始资料在可靠性和全面性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为客观评价增加了难度。这些武器问世已经20年了,现在正是官方对其表现进行评估的好时机。在那之前,我们也只能采用在困难条件下展开的、本身有缺陷的非官方研究作为替代了。
鼓励我们的新老军人反思、研究,然后采取有目的的行动,是本书的目的。 此外,本书也有助于有志于参军的青年了解坦克这一新式武器,让他们掌握我们时代的技术成就,令其服务于祖国。
【选自《注意,坦克!》】
文摘
坦克的机动作战方式要求在所有运动中都实施灵活而简练的指挥。因此,为了恰当地利用地形快速推进,并能在关键时刻全力战胜敌人,需要采取特定的队形。各种队形必须简单,适合作战,易于适应战况和地形。任何墨守某种队形的行为都不符合现代装甲兵作战指挥的原则。
年轻的德军装甲兵在战前就已明确接受了这些原则,并始终予以特别强调。尽管如此,战争实践表明,有些队形还可以进一步简化,甚至可以完全省略。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和训练水平的下降,某些久经战火考验的队形有时也被忽略了,这就导致了摩擦和不必要的损失。
以下内容可以作为基于实际作战经验得出的指南:
1. 为便于指挥和火力控制,每支部队和分队必须保持内部的凝聚力。这只有在部队有权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队形时才有可能。但是,部队必须维持或尽快恢复上级所命令的位置和顺序,否则上级就会失去对指挥概况的掌握。由于地形或敌方行动而暂时需要偏离运动方向时,分队指挥官即应报告上级指挥官。
2. 排的行军队形只能为单纵队(Reihe);连和营,特别是在开阔地形上,也可成双纵队(Doppelreihe)。
3. 战斗之前,连和营将根据地形和敌情展开成相应的队形。如果情况不明,通常采取楔形(Keil)队形;而在进攻方向明确时,则采取宽楔形(Breitkeil)队形。目标必须始终是争取尽量多的火器参加战斗。间隔和距离应根据地形和协同兵种所必需的空间而定。除非另有命令,方向和速度始终由先头部队掌握,以与敌保持接触,并保持前进的势头。在战斗中,方向可能极为迅速地改变。
4. 战斗时,部队形成火力正面(Feuerfront),各排展开成松散的链式(Kette)队形。
和平时期确定的坦克前后距离为25米,间隔为50米。战争进程证明,这样的距离和间隔太小了。敌人射击效率的提高迫使坦克必须加大间距。尤其是在行军中,距离必须扩大到50米,在敌人握有极大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到100米。这些数字也只具有指导意义。遇上夜间行动、灰尘重的环境或不便观察的隐蔽地形,坦克之间的距离依能见度而定。
5. 各排成一线进攻时,即构成一波(Welle)。波的数量取决于上级命令的战斗队形、坦克的数量和地形。地形越开阔,在宽度和深度方面可以占用的空间就越大。这样一来,一支装甲部队就能最迅速地应对战斗中的所有突发情况。侧翼情况不明和暴露时,必须形成梯队(Staffelung),以便在敌人向这个方向冲击时能迅速形成一个新的火力正面。即使事先进行了侦察,也不能免除部队的这种预防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装甲部队的协同兵种大多没有装甲,或者只有薄弱的装甲。这些薄弱环节位于装甲部队中央。这就导致出现了装甲中空区(Panzerglocke),而在后方也提供必要的装甲保护时,则出现了所谓的“滚筒区”(Rommelei)。
6. 坦克集结的各种方式都取决于任务、各自的敌情和隐蔽的可能性。这方面没有特定的队形。队形必须始终使集结的目的和部队的安全得到最好的保证。例如在开阔地形上,坦克集结要采取宽而深的队形,这样就有可能迅速向任一方向推进或占据火力正面。战争期间把这种队形称为“环形防御队形”(Igel)。此外,集结的细节总是根据目的(行军、集合备战等)由专门的命令确定。
7. 如果进攻是由团或旅实施的,那么这时可形成梯次或翼状战斗队形,即各装甲营接续跟进或并排跟进。
梯次队形的优点是,整体队形纵深较大,能迅速支援前一梯次;形成重点(常常在战斗过程中才确定下来),以及变更其他部署都比较容易。不过,编成这样的战斗队形,就很难对先头梯队进行统一指挥,因为先头梯队正面必然较宽,而且很容易被各类障碍物分割。实战证明,在一些条件下宜采取梯次队形:在敌情大多不明、拥有纵深攻击目标的运动战中;在遇到强敌时;在攻击纵深防御区域却只能以交互跃进(überschlagendem Einsatz)方式前进时(弹药和油料不足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翼状队形的优点是,各作战分队本身纵深较大,这样便于利用掩蔽地形;当作战分队迫于地形障碍而被暂时分割时,更容易与自己的补给分队会合;而从两个方向冲击一个目标也比较容易。翼状队形的缺点是,所有前列分队常常要同时参加战斗,因而相互援助或实施包围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整体队形的纵深也不大,如此一来,通过配属兵种形成重点的难度大大增加,因为参战兵种各部必须在攻击开始前就输送完毕。因此,这种队形主要用于实施有限目的的进攻,或在宽阔正面上追击已被击败的敌人,或受地形条件限制而被迫分兵。
8. 装甲部队指挥官要根据情况选择最便于观察和指挥部队的位置。在行军和展开时,指挥官应位于所属部队的前方,战斗时则位于中央。在追击时,部(分)队指挥官位于前方并掌握追击速度。退却时,他们则处在面对敌人的一侧。
后一波或第二梯次的指挥官通常与整支部队的指挥官在一起,这样就缩短并简化了指挥流程。另外,第二梯次指挥官可以事先亲自熟悉地形,并通过使用指挥手段(勘察排),使通常以跃进方式跟进的部队能更快地做好战斗准备。
【选自《坦克,前进!》】
发货方式
自动:在特色服务中标有自动发货的商品,拍下后,源码类 软件类 商品会在订单详情页显示来自卖家的商品下载链接,点卡类 商品会在订单详情直接显示卡号密码。
手动:未标有自动发货的的商品,付款后,商品卖家会收到平台的手机短信、邮件提醒,卖家会尽快为您发货,如卖家长时间未发货,买家也可通过订单上的QQ或电话主动联系卖家。
退款说明
1、源码类:商品详情(含标题)与实际源码不一致的(例:描述PHP实际为ASP、描述的功能实际缺少、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等)!有演示站时,与实际源码不一致的(但描述中有"不保证完全一样、可能有少许偏差"类似显著公告的除外);
2、营销推广类:未达到卖家描述标准的;
3、点卡软件类:所售点卡软件无法使用的;
3、发货:手动发货商品,在卖家未发货前就申请了退款的;
4、服务:卖家不提供承诺的售后服务的;(双方提前有商定和描述中有显著声明的除外)
5、其他:如商品或服务有质量方面的硬性常规问题的。未符合详情及卖家承诺的。
注:符合上述任一情况的,均支持退款,但卖家予以积极解决问题则除外。交易中的商品,卖家无法修改描述!
注意事项
1、在付款前,双方在QQ上所商定的内容,也是纠纷评判依据(商定与商品描述冲突时,以商定为准);
2、源码商品,同时有网站演示与商品详情图片演示,且网站演示与商品详情图片演示不一致的,默认按商品详情图片演示作为纠纷评判依据(卖家有特别声明或有额外商定的除外);
3、点卡软件商品,默认按商品详情作为纠纷评判依据(特别声明或有商定除外);
4、营销推广商品,默认按商品详情作为纠纷评判依据(特别声明或有商定除外);
5、在有"正当退款原因和依据"的前提下,写有"一旦售出,概不支持退款"等类似的声明,视为无效声明;
6、虽然交易产生纠纷的几率很小,卖家也肯定会给买家最完善的服务!但请买卖双方尽量保留如聊天记录这样的重要信息,以防产生纠纷时便于送码网快速介入处理。
送码声明
1、送码网作为第三方中介平台,依据双方交易合同(商品描述、交易前商定的内容)来保障交易的安全及买卖双方的权益;
2、非平台线上交易的项目,出现任何后果均与送码网无关;无论卖家以何理由要求线下交易的(如:要求买家支付宝转账付款的,微信转账付款的等),请联系管理举报,本平台将清退卖家处理。
正版 steam 原子之心 Atomic Heart 国区激活码 cd...
steam 英雄连3 国区激活码CDKEY PC游戏正版 Compan...
【骑砍中文站】PC 中文Steam 骑马与砍杀2 霸主 骑砍2 豪华版...
正版 steam 原子之心 Atomic Heart 国区激活码 cd...
M,日朋礼送男友老公创意实人用星人际机器蓝牙音箱走心情节生礼...
PC中文正版Steam 消逝的光芒2 消失的光芒2 Dying Lig...
Steam 女神异闻录5 皇家版 国区激活码CDKey秒发 Perso...
Steam怪物猎人崛起 曙光DLC 激活码cdkey 怪物猎人曙光 M...
steam 只狼 激活码CDKey 只狼影逝二度 Sekiro: Sh...
steam 女神异闻录5皇家版 国区激活码CDKey P5R 女神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