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草稿:普立茲獎得主的非虛構寫作獨門技藝,從蒐集題材、彰顯主題、布局架構、採訪技巧、自我懷疑到增刪裁減,定稿前的8大寫作鍛鍊》
作者: 約翰.麥克菲
譯者: 劉泗翰
出版社:麥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1/0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448518
叢書系列:NEW
規格:平裝 / 288頁 / 20.9 x 14.8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中國中国中国台湾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大眾傳播/新聞學
(頁面參數僅供參考,具體以實物為准)
內容簡介
寫作這件事,
一直要等改到第四版草稿才能看見曙光?
寫作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於普林斯頓大學新聞系寫作課培育過一代又一代優秀媒體人的約翰·麥克菲,於本書八個章節中囊括所有非虛構寫作者關心的問題:採訪報導心法、文章結構、修改原則等等,以六十年寫作經驗,不藏私地提供具體的寫作技巧與建議。
大師傳授1:1+1=2.6寫作術
若要同時描寫兩個主題或兩位人物,巧妙加入關鍵元素,就能延伸文章內容,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大師傳授2:ABC/D法則
如何寫好篇幅長、牽涉多位人物,又不失焦的文章?善用ABC/D法則,找出與欲寫的三個人物有關聯的人或事件當作分母D,貫穿三個獨立段落,如此一來,文章的結構便浮現出來。
大師傳授3:高潮要在故事五分之三的地方
以不違背時間序為原則,調動敘事次序,在全文約五分之三處安排高潮,就能吸引讀者注意力,有效彰顯主題。
本書甫出版便穩據亞馬遜寫作技巧類書籍第一名,收錄分析文章結構的圖表、刪改文章的範例,以及與編輯、出版商拉鋸的寶貴經驗談。身為「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約翰·麥克菲在書中展現對文字、結構,以及寫作倫理的嚴謹態度,堪為一部影響美國媒體界深遠的寫作聖經。
本書特色
1.本書收錄作者過往的八篇散文作品,透過分析這些作品,作者分享了實用的知識、基本功、工具書的使用與寫作心法,並展現了深厚的駕馭文字功力,以合宜的節奏切中所欲要旨。
2.作者分享美國名作家在出版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被編輯改稿、菲力羅普斯與約翰齊佛與編輯的攻防戰的軼事。
3.本書在美國新聞、媒體界引起極大迴響,堪稱與1976年出版的《非虛構寫作指南》齊名的「當代非虛構寫作教學書」。
4.作者教學超過四十年,影響無數學生,教出來的人寫作人才包括作家、記者、撰稿人,遍及美國雜誌、報紙媒體。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菲(John McPhee),「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普立茲獎、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伊凡.桑德羅夫終生成就獎榮耀得主。
非虛構文體的寫作大師,咸認為「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至今出版超過三十本書,內容包羅萬象,從環保議題、地質學,到阿拉斯加的荒野等等。他得過普立茲獎、美國藝術暨文學學院文學獎,也是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伊凡.桑德羅夫終生成就獎得主。一九七四年起於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報導文學寫作。
約翰.麥克菲大部分作品發表於《紐約客》,自一九六三年以來,一直為《紐約客》撰稿。他獲得普立茲獎殊榮的作品《前世年鑒》(Annals of the Former World)橫跨遼闊北美大陸,深入探索四十六億年的地質演變,是一本地質學傑作。他也善於採訪,曾為李察64波頓、伊莉莎白.泰勒等無數好萊塢名人,寫下精采的人物特寫。
麥克菲教出很多傑出作家,包括屢屢獲獎的《尋路中國》作者何偉、《紐約客》雜誌總編輯吉姆.凱利、《列寧的墳墓》作者大衛.雷尼克等。他的學生中約有一半走上了出版和寫作的道路。在他的校園辦公室裡,有一排書架擺放著超過兩百本學生所寫的書。他曾說:「這大概只有他們作品總數的一半左右。」
譯者簡介
劉泗翰,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賣譯為生逾二十年,譯作有《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愛的哲學課》、《性別的世界觀》、《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 啟示》、《喂,有人在嗎?》等三十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