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將來會忘記——武漢抗疫手記》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劉宇
ISBN:9789620446580
版次:第一版第一次
出版地:中国香港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開度:大32開(140*210mm)
圖書分類:社會科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其他
印刷用色:四色
裝幀:平裝
頁數:240面
語種:繁體中文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內容簡介
本書為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深入抗疫一線的著名攝影家劉宇先生的“武漢抗疫手記”。作為前戰地記者的一份私人抗疫記錄,本書記錄的是疫情之下的武漢人在大難中呈現的大愛以及普通人身上閃現的人性光輝,紀實性與現場感強,加上圖文並茂,是廣大讀者在新聞報道之外,瞭解武漢疫情更多事實更多細節的重要窗口。
名人推薦
作者以真實的鏡頭語言和真摯的文學語言交相輝映,忠實紀錄了中華民族2020年在突發的「抗疫」中團結奮鬥的動人歷程,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新時代的精神頌歌!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仲呈祥
《武漢抗疫手記》的獨特是劉宇以個人身份親歷親為,自主書寫的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同步實錄,圖文並茂,全面而且深入地記錄抗疫英雄事和市井民間情。這場突如其來、殃及全世界的疫情災難,中國抗疫的實證必有劉宇此書的貢獻。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 濮存昕
劉宇……他心懷大愛在武漢抗疫最中心處為歷史留下的影像世界和心靈軌跡。看過之後大為震撼,好多次淒然淚下,不僅僅因其謀篇宏大和志向高遠,更因其真實而細膩的鏡頭語言、別具一格的文字——這才是真正彰顯歷史本質力量的武漢抗疫日記!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 馮雙白
他用樸實的文字、真摯的情感、細膩的筆觸,,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為 「抗疫」作了可信的注解;以一名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擔當,為歷史存浩然正氣,為時代樹英雄群像。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潘魯生
在武漢整整66天,我和劉宇共同經歷了從淒冷凋零的寒冬到姹紫嫣紅的暖春,從無知無助的恐慌到從容應對的淡定,從搶救生命的 「紅區」到隔離生活的社區,從街巷空寂的停擺到人聲喧嘩的解封,從拍攝4.2萬餘名醫療隊員到面對上千萬武漢市民。我們留下的不是局外人的冷眼旁觀與獵奇,而是親歷者的深度記錄與思考。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李舸
作者簡介
劉宇,1959年生於北京。198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先後任新華社攝影部、倫敦分社和華盛頓分社攝影記者,攝影部中央新聞採訪室副主任、社會新聞採訪室主任、國際照片編輯室主任。1996年晉升高級記者。曾參加中央和外事新聞、波黑戰爭、科索沃危機、印度洋海嘯、奧運會等重大事件報導。2014年8月,調任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任。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紀實攝影委員會委員、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理事長。
作品曾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新聞攝影記者「金眼獎」,以及「國展」金獎、「華賽」金獎等,並獲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新華社十佳記者」等稱號。擔任眾多展覽的策展人和攝影大展的評委。
2020年2月20日,隨中國攝協攝影小分隊出征武漢,5月25日返回北京。
目錄
自序:如果不記下來,我怕將來會忘記 001
1. 「距離武漢不足10公里」 006
2. 你在我心裏是最美 012
3. 雖然我不知道你是誰 024
4. 短髮女孩 030
5. 我們做到了問心無愧 038
6. 尋找記憶中的煙火氣 050
7. 封城50天 058
8. 有所想就會有所見 070
9. 每個街角都會遇到一縷陽光 078
10. 鐵路奇遇記 086
11. 回家的路有多長 094
12. 後窗外的鄰居 104
13.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112
14. 十四萬萬同胞會記得 120
15. 天使要走了,誰來愛我們? 126
16. 不會唱歌的護士不是好記者 134
17. 一個新冠肺炎痊癒患者的自述 144
18. 人心的冷漠,是另一種瘟疫 160
19. 對兩張刷屏照片的調查 170
20. 火神、雷神、水神 180
21. 故事還長,你就別再失望 190
22. 約好春天回家 200
跋:我也想對你說(楊浪) 211
後記 216
自序:如果不記下來,我怕將來會忘記
26篇手記,260多張照片,6萬餘字,這是60歲的我在武漢的66天裏發在自己的公號“劉宇別有所圖”的內容。
我在每一篇文圖的後面都附了一句話:“如果不記下來,我怕將來會忘記”。這個體會來自於我在赴武漢前一直在做的事情——編輯自己的圖文書。這個工作進行得異常艱難,儘管照片會幫著你回憶,但是那些細節、味道、氣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模糊,再也找不回來了。
沒有想到可以堅持下來,我本以為幾天新鮮勁過去,靈感會枯竭。但是,當你真正走進武漢,接觸了那些醫護人員、志願者和普通市民,見到了太多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如果不記下來,會憋得難受,後來發愁的只是時間不够。
我是科比的球迷,他走了,但他的話我一直記得:你知道洛杉磯淩晨四點鐘是什麼樣子嗎?滿天星星,寥落的燈光,我的耳中只有籃球空心入網的聲音。我基本上白天拍照片,上半夜整文件,下半夜寫文章。經常在熬了整夜,拭幹眼淚之後,可以聽到後窗外的鳥鳴,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們此行的主要任務是為4.2萬名醫護人員拍攝肖像,這無疑是世界攝影史上的創舉。在幾十位攝影師的努力下,完成了當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感覺,我們是以攝影的方式,替國家表達對他們的敬意。也許那一張肖像和別人沒有關係,也可能定格的不是他們最好看的樣子。但我想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留下的瞬間,對於他們,對於他們的家庭,可能就是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什麼是好照片?我記得一個日本攝影師說過,好照片就是翻開老照片時帶來的感動。
與此同時,我儘可能擠出時間記錄封城下的武漢人和滯留外地人的生活。這不僅僅因為我是武漢女婿,對這座城市有感情。封城史無前例,儘管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但如果沒有千萬武漢人的硬扛,中國抗疫不可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在我們感恩仁心大愛的白衣天使時,永遠也不應該忘記武漢人付出的代價和作出的貢獻。
一個攝影師應該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我們的照相機不是冷冰冰的金屬,它帶著人的體溫,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照片和文字就是什麼樣的。當我們試著用良善的心去打量世界,世界也會變得好看一些。我並沒有給自己設定主題,當我回過頭來看,其實是說的一件事,就是大難之下的大愛。那些普通人身上閃爍出人性的光輝,無時無刻不帶給我感動;即便涉及到陰暗和冷酷的一面,更反襯出他們的可貴。
攝影術發明以前,人類的歷史主要是用文字書寫的。攝影打開了另一扇觀看世界的窗子,它也是映射自己內心的鏡子。儘管180年來,攝影變得多元化,但在記錄現實生活方面,愈發顯示出強大的力量。留下的無數經典作品,讓人們看到這張照片,就可以想起那件事情;想起那件事情,也會記起這張照片。
但是我也認為,靜態照片是有局限的,特別是在傳播環境和手段發生巨變的今天,更是這樣。我總覺得只有加上前後的故事,才更能還原被攝者那一刻為什麼會那樣。一圖勝千言的時代已經過去,歷史不是一張照片可以承載的,我不是為了追求所謂“大片”武漢的。只希望把用心感受到的東西,通過一張照片、一篇文字、一段視頻,甚至是一首歌傳播給受眾,僅此而已。我記錄的是別人的故事,也是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來武漢前,每天大量的時間花在閱讀有關疫情的帖子,但當置身武漢後,我很少看了。一是沒時間,二是只希望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
我當然知道,任何個體性的描述都是單向性的,甚至是片面的。但是,整體不是個體的集合嗎? 千萬武漢人就有千萬個故事,即便媒體人耗盡所有心力,也無法呈現出事件全貌之萬一。在面對同一個事件的時候,每個攝影師看到的一樣,呈現出來也可能完全不同。照片只是時間的碎片,但當把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現在或者以後,人們就有可能相對全面地看到武漢在2020年冬春發生了什麼,我能做的也只是提供其中一塊碎片。就像數碼相機,像素越高,圖像越清晰。我從來沒打算給什麼人或事定性,這是攝影師無力完成的;只能保證記錄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
互聯網傳播顯示了它強大的能量,但是即時性的特點也決定了用紙質方式留存仍然是有價值的。因為需要銘記這段歷史的,不只是今天的人們。
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