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五松听风·三——铜陵2018年度文学作品选 |
作者: | 编者_铜陵市文联|责编_朱移山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0-07-01 |
版次: | 1 |
ISBN: | 9787565049248 |
市场价: | 68.0 |
深情的鱼刺曹应东
1.当母亲那天早晨出现在池塘边的时候,就注定后来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母亲出现在池塘边的目的并不是买鱼。虽然这池塘里也养着鱼,但其主要用途是给下游的农田提供水源的,鱼只是它的衍生产品,纯属野生放养,不提供随到随买服务的。当然,这一池塘水也是可以浣衣洗菜的。尽管村里已经接通了自来水,但这并不能改变母亲每天清晨去池塘浣衣洗菜的习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以濯缨濯足,那浣衣洗菜自然也没有问题。这虽不是沧浪之水,但本质和功能是一样的。白白放着这样一池塘不交费的水不用岂非是暴殄天物?我想,除了习惯因素,母亲大约还有这样的一层意思。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总喜欢陪着母亲去池塘浣衣洗菜。
人一走到池塘边,稍大一点的鱼听到脚步声便溜之大吉,忙不迭地向池塘更深处潜伏;但偏偏也有一些小杂鱼人来疯,不仅不逃,而且从石缝里、草丛中、树荫下争先恐后地冒出来聚拢着围观,看能不能分一杯羹?母亲先洗菜,双手拂去漂在水面上枯叶杂草,再将一片片青菜叶在水里来回摆动着清洗。这时,呆头呆脑的小鱼儿纷纷来来往往地穿梭着浮出水面探头觅食,在眼前的水面上画上一道道鳞光闪耀的弧线。洗好了菜,母亲又操起棒槌捶衣,那连绵不绝的清脆的捶衣声顺着浣衣石再传到水里,霎时晾得小鱼儿四处逃窜,一个个如惊鸿照影,倏忽而逝,好不容易才形成的道道优美弧线顷刻间便化为乌有。我以为这是母亲和小鱼儿在默契地做着游戏呢。这个游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让我眼花缭乱,乐此不疲。那时的我,充其量也只是站在池塘岸边的傻乎乎的小鱼呢。
母亲如往常一样,也是去浣衣洗菜的。那时,东方泛出鱼肚白,五彩的云霞大片大片地在天际聚散变幻。母亲挽着竹篮,一步一步地走在初春的风中。刚入春,风还没有被捂热,吹在脸上,冰冰凉凉的。母亲原以为和往常一样会看到清清的一池塘春水在风的吹拂下在眼前荡漾开一道道涟漪,但却没有。母亲看到的是从污浊的水中纷纷跃出水面的鱼。水已经只剩下池塘底部很少的一点了,并且还正在越来越少。鱼群只好拥挤在一起,显然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危险即将来I临,不由得惊慌失措,时而四下乱撞,时而一跃而起。
母亲笑了。快过年了,到了该收获鱼的时候了。一夜之间,池塘里的水就快被抽干了。
就在母亲微笑的一瞬间,那条鱼高高地跃起在清晨的一束光里。母亲在心里赞了一声,好大的一条鱼1
2.那条鱼在高高跃起的时候,肯定是预测到了后来的命运。那惊艳一跃大约是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即将到来的不公正命运的无声控诉和抗争吧。
那是一条大青鱼。母亲指着鱼介绍说,这是池塘里的鱼。说话的语气里有着几分藏不住的骄傲。我知道,在我们那里,的那条鱼通常是承包池塘养鱼的人留着自己享用的,除非是村子里受人敬重的人要买才有可能相让,并不是谁有钱谁想买就能随便买到的。
此刻,鱼已经以零散的形式出现在餐桌上了。
红烧鱼头,糖醋鱼块,酸菜鱼,一鱼三吃。可能是野生鱼的缘故吧,质地优良的食材让小妩本就可圈可点的手艺发挥得*。看在眼里红的红绿的绿,如花团簇锦,一缕缕香气袅袅地从红与绿之间升起,直飘进人的五脏六腑,让周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顿时舒坦无比;鱼肉甫一入口,便叫人舌底生津,唇齿留香,再也放不下手中的筷子了。
我吃鱼的时候,一般是不说话的。这并不是我注重餐桌礼貌。相反,边讲话边吃饭是我一直都改正不了的坏习惯,而且现在和将来也基本上没有要改变的计划和打算,唯有在吃鱼的时候例外,那是因为我害怕鱼刺。在这方面,我是有心理阴影的。
倒不是自己有被鱼刺严重伤害过的经历。尽管也曾经几次被鱼刺卡住过,但都不严重。及时地选择性地采取吞饭、咽菜、喝醋、呕吐等相关措施后便立竿见影地化险为夷了。因此,并不足以给我留下心理阴影。
之所以有心理阴影,是因为我小时候曾近距离地看到过一个醉汉由于被一根鱼刺卡住差点丢掉性命。那是一根相当大的鱼刺。相当大到底是多大不太好说。我只能清楚地看到,他咽喉处两边凸起,显然,那根鱼刺横......